胡适文选

(收录11个妙语)

《胡适文选》

作者:胡适

喜欢

《胡适文选》作者把“白话文学”的范围放得很大,故包括旧文学中那些明白清楚近于说话的作品这部文学史里,每讨论一人或一派的文学,一定要举出这人或这派的作品作为例子,故这部书不但是文学史,还可算是一部中国文学名著选本。

“我就这样出门去了,向那不可知的人海里,去寻求我自己的教育和生活——孤零零的一个小孩子,所有的防身之具只是一个慈母的爱,一点点用功的习惯,和一点点怀疑的倾向。”这个孩子长大后叫做——胡适,生前身后都处于盛誉与非议交错中,他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胡适文选》纠错或补充

  • 宗教处处与人类的天性相反,处处反乎人情。 宗教虽没有精神上的价值,却极有物质上的用场。宗教是可以利用的,是可以使人发财得意的。 宗教的兴旺,并不是因为宗教真有兴旺的价值,不过是因为宗教有可以利用的好处罢了。
  • 我这种议论,和李君所说的“应该使社会上多数人,先有一个共同趋向的理想主义,作他们实验自己生活上满意不满意的态度”,并没有什么冲突的地方。和蓝君所说的“我们要提出一种具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必定先要鼓吹这问题的意义,以及理论上的根据,引起一般人的反省”,也没有什么冲突的地方。
  • 为什么要反对调和呢?因为评判的态度只认得一个是与不是,一个好与不好,一个适与不适,不认得什么古今中外的调和。调和是社会的一种天然趋势。人类社会有一种守旧的惰性,少数人只管趋向极端的革新,大多数人至多只能跟你走半程路。这就是调和。调和是人类懒病的天然趋势,用不著我们来提倡。我们走了一百里路,大多数人也许勉强走三四十里。我们若先讲调和,只走五十里,就一步都不走了。所以革新家的责任只是认定“是”的一个方向走去,滴回头讲调和。社会上自然有无数懒人丑夫出来调和。
  • 中国社会最爱专制,往往用强力摧折个人的个性,压制个人自由独立的精神;等到个人的个性都消灭了,等到自由独立的精神都完了,中国社会自身也没有生气了,也不会进步了。中国社会里有许多陈腐的习惯,老朽的思想,极不堪的迷信,个人生在社会中,不能不受这些势利的影响。有时有一两个独立的少年,不甘心受这种陈腐规矩的束缚,于是东冲西突想与中国社会作对。
  • 赫胥黎教人记得一句‚拿证据来‛我现在教人记得一句‚为什么‛? “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真实的为我,便是最有益的为人。 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 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 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 胡适

    年代:近现代

    国籍:中国

    发布胡适的妙语

    简介:胡适(1891—1962),汉族,徽州绩溪人。原名嗣穈,昵称穈儿,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1919年被选为“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委员,同年接办《每...详细

    胡适的作品:《人生有何意义》《四十自述》《我们能做什么》《中国哲学史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