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的历史

(收录1个妙语)

《丑的历史》

作者:翁贝托·埃科

喜欢

继让全球惊艳的《美的历史》之后,博学大师安柏托‧艾可写出「丑」,而且他亲自保证,一定比「美」更精采。

每个世纪,哲学家和艺术家都提出「美」的定义,藉他们述作之助,我们能够建构一部审美观念史。「丑」则异于是。大多时候,丑被界定为美的相反,但几乎不曾有谁针对丑写一部专论,丑沦落为边缘作品顺带一提的东西。因此,美的历史可以援引范围很广的理论文献(我们由此推出一个特定时代的品味),丑的历史则必须在关于人或事物的视觉、文字刻画里穷搜资料。不过,丑的历史和美的历史还是有些共同特徵。首先,我们只能假定一般人的品味在某些方面和他们同时代的艺术家相同。设使一位来自外太空的访客走进一所当代艺术的画廊,又设使他看见毕卡索画的女子脸孔,並且听到其他观赏者形容其为「美丽」,他可能误以为,在日常生活里,我们这时代的人认为毕卡索画的那些女子脸孔美丽,秀色可餐。

但是,这位访客看一场时装秀或环球小姐选美,目睹那里讚美其他类型的美,可能就要修正他的见解。很不幸,我们回顾久远以前的时代,无法做到这一点,无论谈美还是谈丑,我们都无此参考,因为那些时代留给我们的只有艺术品。

丑的历史和美的历史另外一项共同特徵是,我们讨论这两种价值的故事,势须局限于西方文明。在上古文明和所谓原始民族方面,我们有出土艺术品,但我们没有理论文字来告诉我这些艺术品本来的用意是要引起审美的喜悦、对神圣事物的畏怖,还是欢欣。

寻找丑真是乐事一件,因为丑比美更精彩有趣。美往往令人觉得乏味,因为人人知道美是什么,丑却有无限可能——可以是巨人、侏儒,也可以是长鼻男,就像皮诺曹那样。

——翁贝托•艾柯

丑是什么?丑只是美的反面吗?丑的范畴有哪些?继全球惊艳的《美的历史》之后,博学大师艾柯再推《丑的历史》,以丰富的图文资料与独特的见解深度剖析世人对“丑”的成见,颠覆传统审美观,形成一部异彩纷呈的审丑观念史。他亲自保证:“《丑》比《美》更精彩。

艾柯为《美的历史》撰写的这部姊妹篇既是对视觉的冲击,也是对思维的挑衅。艾柯尝试把丑作为历史和文化批评的一部分做进一步的分析,呼应上一次的寻美之旅。……这种兼收并蓄的研究别具一格,必将吸引文化和艺术史学者以及一般读者对这个颇受冷落的主题产生兴趣。

——《出版商周刊》

美可能吸引人,但丑更有趣——这正是艾柯这本迷人的大书呈现给读者的。……百科全书式的引文、生动炫目的插图……在这些欢笑、色情、恶心或恐怖形态的背后,你将很难接受它们有丑的一面。

——《纽约时报》

大多数艺术书值得看看,或许,在咖啡桌边即可。这部无法言喻、令人发狂的书却是要读的。

——《细节》杂志

《丑的历史》为休闲读者提供了大量信息,也为那些希望深入探讨这个课题的人指引了门径。

——《选择》杂志

《丑的历史》纠错或补充

翁贝托·埃科

国籍:意大利

发布翁贝托·埃科的妙语

简介:翁贝托·埃科(安伯托·艾柯 Umberto Eco,1932- ),1932年生于意大利,他身兼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美学家等多种身份,更是全球最知名的记号语言学权威。他的学术研究范围广泛,从圣多玛斯·阿奎纳到詹姆斯·乔伊思乃至于超人,知识极为渊博。个人藏书超过三万册,已发表过十余本重要的学术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读者的角色──记号语言学的探讨》这部专著。 艾柯诞生于意大利西北部皮埃蒙蒂...详细

翁贝托·埃科的作品:《美的历史》《丑的历史》《波多里诺》《密涅瓦火柴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