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时间的人

(收录13个妙语)

《追时间的人》

喜欢

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分布不均。

有些人已经在利用10年后的技术和资源,而有些人还停留在10年前。

这种时间差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是一个人重要的竞争砝码。

那么在现有条件下,如何缩小这种时间差,来对抗未来分布的不均?

答案是——

去聆听那些走在时间前头的人。

《追时间的人》正是这样一帮人智慧碰撞的结晶。在这里,有来自诺奖得主实验室的青年科学家卢立为你阐释最前沿的神经科学研究,有《最强大脑》的科学判官魏坤琳描绘虚拟现实的未来,有积极教养专家刘建鸿告诉你如何培养自己的成长型思维,有专攻婴儿心理发展的育儿高手陈忻教你怎么让小朋友学会情绪调整,有曾登上全球TED演讲舞台的知名媒体人安替告诉你一个“信息捕食者”的选择,有社会心理学家程乐华从“可供性”的角度解释产品设计的核心逻辑……

约翰·布罗克曼曾说,将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放在一个房间,会诞生什么?开智群友还不敢吹牛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但他们都是各领域成就斐然的专家,都是站在时代前端引领甚至创造未来的人。他们通过《追时间的人》,通过不同学科智慧的交叉、碰撞、思辨,展示了未来的无限可能,让你看到未来,利用未来,赢得未来。

《追时间的人》纠错或补充

  • 合适的年龄碰上合适的书,一辈子其余时间不过是这本书的注脚(不过是对它的复制和迭代)……生命的琼浆就只有一小口,其余时间不过是……咀嚼那剩下的渣滓,试图回味起年轻时琼浆的味道。
  • 如果说未来国家竞争的砝码在于智力不对称与信息不对称,站在时间源头,那些追时间的人,令一个国家拥有可期的未来。而一个民族的未来同样在于那些咿呀学语的儿童。因此,开智学堂一如既往地坚持了每月分享一场育儿新知。它是来自推广“积极教养”的刘建鸿老师主讲的“思维模式与积极教养”;也是新浪微博育儿心理学著名专家陈忻老师主讲的“让小朋友学会情绪调整”。社会复杂,谬论流传,所以你需要周亮老师的“神经迷思”来破除那些从小听到大的神经科学迷思。人性同样复杂,正如陈虎平老师所说的:我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她知道。论证要逻辑,沟通须同理。
  • 王小波原则:你只有有一个谋生的技术,你的文科理想才不会因为收入而妥协。
  • 在信息社会中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以后人工智能学习数据分析的发展,也许能取代教师个性化指导的作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者作为复杂模式的判断者和人际连接者起到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 如果大家要练笔的话……最好的办法是从写信开始。--------尺牍之用不仅仅是告事和答复那么简单,古代文人生前能出版文集者极少,要向他人展示文采,尺牍是最好的手段。写好尺牍岂是容易事,袁宏道、张岱、宋懋澄的短笺,一篇也就几十个字,甚至十几个字,简练典雅,清新脱俗,极具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