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收录15个妙语)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作者:赫尔曼·黑塞

喜欢1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这是一部长篇小说的名字,作者是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故事发生在中世纪的德国,讲述的是关于“成长”的故事——即是两个少年的成长,也是人类心灵的成长。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主要描写了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的友谊,两位主人公既融合又对立:

纳尔齐斯年长一点,是修道院里虔诚的苦修者,是潜心钻研的神学家。他几乎没有离开过修道院,在基督信仰的支撑下过着单纯而充实的生活。

歌尔德蒙则年少丧母,被父亲送进修道院。他天资聪颖,相貌俊美,接受纳尔齐斯的启迪,并与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然而,歌尔德蒙生命里那激荡的活力无法被纳入修道院静谧的生活轨道。歌尔德蒙逃出了修道院,成了一个放荡不羁的流浪者。他放纵自己的情欲,不断地与女人们狂欢,他狂喜地与他人打斗,甚至还杀死了一个人。后来,歌尔德蒙遇到了一位雕塑大师并成为其最杰出的弟子。大师准备把自己的技能传给他,他却出人意料地拒绝了,因为他不愿在同一个地方停留下来。他又开始新一轮的流浪,直到因为勾引伯爵的情妇而面临被绞死的命运。

这时,已经当上修道院院长的纳尔齐斯出现了,他让歌尔德蒙获得了赦免,因为他相信:

“一个负有崇高使命的人,即使在生活狂热的混沌中沉溺得很深,浑身糊满血污尘垢,也不会变得渺小和卑劣,泯灭心中的神性;他即使无数次迷途在深沉浸的黑暗中,灵魂的圣殿里的神火仍然不会熄灭,他仍然不会丧失创造力”。

歌尔德蒙开始在修道院专心从事雕塑艺术。不久他再次外出游乐,途中染上重病,回到修道院。纳尔齐斯在他临终前表示了对他的友爱,使他怀着幸福死去。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纠错或补充

  • 原谅我,有件事我没能早一些告诉你。本来,当初在主教的宫堡中,我到地牢来探望你时,或者当我看到你完成的第一批雕像时,或者在一个别的什么时机,我就应该对你说。让我今天告诉你吧,我是多么爱你,你对我是多么宝贵,由于你,我的生活变得多么丰富啊!这在你不会很有意义;你对爱情已经司空见惯,很多女人宠爱你。
  • 纳尔齐斯在接待他时并不显得特别庄重。院长面无表情地听他的朋友讲自己的冒险、痛苦与罪恶,提了不多几个问题,从未打断他,甚至听到歌尔德蒙承认自己已对上帝的公正与仁慈失去信仰时仍然无动于衷。当他听出歌尔德蒙受了许多磨难与惊骇,不止一次已濒于毁灭的时候,他却有些吃惊;可随后又不得不微微笑了,为他的朋友始终保持着天真无邪的本性而深深感动。因为他发觉,歌尔德蒙为之忧虑和忏悔的不虔诚的想法,与他本人思想中的怀疑和危机相比简直算不了什么。
  • 思想家力图通过逻辑去认识和表现世界的本质。他知道,我们的理智及其工具逻辑是一些不完美的手段——正如一位艺术家也清楚的了解,他的画笔或雕刀是永远不能把天使或圣者的光辉本质完满地表现出来的。但尽管如此,思想家也好,艺术家也好,却仍以各自的方式在努力着。因为他们不能不这样做,非这样做不可。因为一个人只有尽其天赋之所能去努力实现自己,才能做他可能做的最崇高和唯一有意义的事。所有过去我一直告诉你:别模仿那些思想家或苦修者,要走自己的路,努力实现你自己吧!
  • 人与人之间无法真正交谈,不是吗?除非碰上特别的幸运,两个人成为好朋友,乐于披露心曲。幸好爱情无需言语,不然它便会充满误解和愚妄了。是啊,的的确确是没有什么是说得清楚,想得明白的,然而人们却偏偏经常产生一种迫切的需要,去谈和去想这种永恒的人性。
  • Because the world is so full of death and horror, I try again and again to console my heart and pick the flowers that grow in the midst of hell. 世界充满了死亡和恐怖,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地摘下长在地狱里的花朵,安慰我的心灵。
  • 赫尔曼·黑塞

    国籍:德国

    发布赫尔曼·黑塞的妙语

    简介: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诗人。出生在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行》、《玻璃球游戏》等。 黑塞被雨果·巴尔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详细

    赫尔曼·黑塞的作品:《园圃之乐》《黑塞诗选》《生命之歌》《彼得·卡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