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偶然,随机分派,被生下,报了户籍,隶属一个屋檐。人生从这屋檐开始,屋檐下的一切由不得一个婴儿情愿或不情愿。成长路上,是被珍爱的,还是被践踏的,是浸着恩泽的,还是烙下暗伤的,与其问渺渺的神为什么,不如靠自己,一概承当。
唯有承当,才能走到未来的时间刻度,找到转运交叉路,主宰自己的第二度诞生。 —— 简媜《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
我忽然想到为何他只买莲雾?也许只爱这味,也许相较于木瓜凤梨西瓜哈密瓜这些需要拿刀伺候的水果,莲雾,这害羞且善良的小果,天生就是为了手抖的老员外而生的。不知怎的,想到莲雾象征造物者亦有仁慈之处,竟感动起来。
我想着从未认真想过的问题,一时如沙洲的孤岛,独对落日。
我会在哪一条街道养老?会驼得看不见夕照与星空吗? —— 简媜《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
假如我是暴尸于野的尸体,若冥府发给惨死者六张优惠折价券稍作补偿,允许灵魂在事发现场做六件标记、行使奖惩的话,那么,第一张,我当然用来标记跟死因相关的事物,有助于破案或避免他人发生同样的惨剧。第二张,标给救援的人,他们应得到祝福。第三张,送给路过却不围观,以同理心尊重遭逢意外的我,并且在心中祝祷逝者得安息生者得安慰的人(这也是我一贯的作为,若经过事故现场,便称诵观世音菩萨悲海缘声,为不幸的人默祷)。第四张,我得大大地使用,标记围观的“乡亲势大“,他们将得到我的怒气。第五张,我必然要送给用镜头蹂躏我的摄影记者,他们欺负我这个死人,肆无忌惮,拍摄且特写我那压扁的头颅、喷血的五官甚至残躯躺卧的模样,次日登在报上以”飨“读者,无一丝”尊重亡者“的同情心。 —— 简媜《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
不服气是么?听我说个道理来:想想我们出娘胎那天吧,先不论降生的时辰八字是吉是凶,也不管等在产房外的爸爸是贫是富;无一幸免地,当我们卯足全力挣脱而出时,在隧道出口处迎接我们的不是喧天的锣鼓、欢腾的人潮,恰好相反,是一个蒙面陌生人。这名“职业打手”以降龙伏凤十八掌把我们打一顿,不打哭不罢休——那些被这排场弄怒、弄怕或是属于前朝皇帝来投胎转世根本打不得的人当场弃权,驾返天堂。我们这些无所逃遁的人只得乖乖挨打,哭得死去活来。那种哭法依“声韵学”辩之,单单只有一个意思:“好痛啊!” —— 简媜《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
帕里斯给的第一道启示:国王有权利赐死,奴隶有能力赐生。
帕里斯的选择给了第二个启示:对于神给与的赏赐要保持戒心,因为他只给你一半,另外那一半决定这赏赐是好是坏的关键在人身上,因此,人必须比神聪明。 —— 简媜《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
越是深沉的痛苦,越希望旁人沉默地走开。而我们,完全帮不上忙、远在天边的人有什么权利大剌剌地观看他人的痛苦而后继续嚼食早餐等待股市开盘?一张被放大的半裸照,蚀去我们面对他人痛苦时那种最基本的“静默的尊重”,一种“不张扬的体贴”。我们放任自己处在被改造、被喂食重口味的危险中而不自觉。我们花钱买一份报纸,驯服地任他们把我们善良的心给玷污了。 —— 简媜《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
天空中,多得是带伤飞行的鸟,我们总会走到够强壮的年纪,回身把记忆中那个啼哭的小孩解救出来。
别为了抵抗讨厌之人,却惩罚了所爱之人。……那一茎发,无法无法的发,不能以暴制暴,就在精神绑架与协商沟通之间寻一处可接受可管控的小道场,当作是今生来督促你修行的逆增上缘修了三分怒, 换修三分恕,剩下的四分“随它去吧去”,诚恳地,与他修一个“来世不相逢”。
生有限,恨归零,爱无尽。 —— 简媜《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
简介:简媜给老年找了个美丽的名字,银闪闪的地方,但实际上年老既不美、也不浪漫。 她以令人思省的散文文字,广泛地观照思考“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由周遭亲人的故事触及到整体社会层面,一路从肉身、人生、老化、疾病到死亡的生命现场仔仔细细彻底探勘,在问题间穿行并找寻出路,可说是一本全面探讨老年议题的“生死书”。 这是一本生者的“完全手册”,老者的“百科全书”, 病者的“照护指南”,逝者的“祈福祷文”。 ...详细
(收录13个妙语)
发布《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的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