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 ——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 ——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溪头的山,树密雾浓,蓊郁的水气从谷底冉冉升起,时稠时稀,蒸腾多姿,幻化无定,只能从雾破云开的空处,窥见乍现即隐的一峰半壑,要纵览全貌,几乎是不可能的。 ——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两度夜宿溪头,树香沁鼻,宵寒袭肘,枕着润碧湿翠苍苍交叠的山影和万赖都歇的俱寂,仙人一样睡去。 ——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雨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 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 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藓? ——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 ——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 ——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在窗外喊谁。 ——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昏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 ——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前尘隔海。古屋不再。 ——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年代:近现代
国籍:中国
发布余光中的妙语
简介:余光中,祖籍福建泉州市永春县,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2012年4月,84岁的...详细
余光中的作品:《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藕神》、《白玉苦瓜》、《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