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社会上所谓“道德”不过是许多陈腐的旧习惯。合于社会习惯的,便是道德;不合于社会习惯的,便是不道德。正如我们中国的老辈人看见少年男女实行自由结婚,便说是“不道德”。为什么呢?因为这事不合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社会习惯。但是这班老辈人自己讨许多小老婆,却以为是很平常的事,没有什么不道德。为什么呢?因为习惯如此。又如中国人死了父母,发出讣书,人人都说“泣血稽颡”,“苫块昏迷”。其实他们何尝泣血?又何尝“寝苫枕块”?这种自欺欺人的事,人人都以为是“道德”,人人都不以为羞耻。为什么呢?因为社会的习惯如此,所以不道德的也觉得道德了。
  • 适当的担忧,是一种成熟与承受的能力。
  • 晚上睡在木屋内,天籁如一波波柔软的浪,抚慰着旅人。国家公园标榜亲近自然,屋内无电视,甚好。我很欣赏他们对国家公园维护管理经营的用心,尤以维护为最高原则,阻隔商业化弊病,凡牌告步道建筑皆保持低调,以免破坏大景观。我喜欢这种谦卑,人不应该对大自然露出獠牙。
  • 我们分手吧,这是我的愿望。我们虽然一直很近的坐在对面,其实一直处于遥不可及的两端......这些我一直都明白,所以不要觉得抱歉。
  • Just has long arms.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 警察:我们受过严格的训练,无论多好笑,我们都不会笑,除非忍不住。
  • 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的人往往有一套自宽自解的话,就是把所有的过错都推诿到环境。明明是自己无能,而埋怨环境不允许我显本领,明明是自己甘心做坏人,而埋怨环境不允许我做好人。普通人的毛病在责人太严责己太宽。埋怨环境还由于缺乏自省自责的习惯。

    朱光潜

    年代:近现代

    国籍:中国

    发布朱光潜的妙语

    简介:朱光潜(1897年-1986年),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是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被选为全国政协二、三、四、五届委员、六届政协常务委员,民盟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1897年9月19日生。支持马克思主义,少时课读于孔城高小,考入桐城中学,毕业后任教于北乡大关小学。青年时期在桐...详细

    朱光潜的作品:《温和的修养》《无言之美》《谈修养》《与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