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真和美的需要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 天才并不比任何一个诚实的人有更多的光,但他有一个特殊的透镜,可以将光线聚焦至燃点。
  • 做母亲的是回不了头的。我本不应踏入钢丝网罟,如今既入,当然没有抽身的道理。我只是嫌怪自己不够强壮,怕无法保护孩子、承受灾厄。 换一副心情想,其实,亲伦缘法里本就含藏离别种籽。脐带断,小婴儿才有活路。想想我自己是怎么离开父母的,孩子也会循同样的路离开我。
  • 我得在食与不食、睡与醒之间不断转换,同样我也得在精神性与自然性、经验世界与精神世界、正常秩序与革命骚动、天主教精神与宗教改革精神之间不断来回摆动。一个人一辈子总是只能尊崇精神性而蔑视自然性、总是只能是革命者,从不做保守者,在我看来,这虽然是有德行、有品格、有立场,但也同样是不幸、讨厌、疯狂的,这就好像一个人总是只知道吃东西、只知道睡觉一样。
  • 如果没有你,我的良辰美景将向何人诉说!
  • 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是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
  • 平凡的事物全都变成了万能的暗示,隐藏在万物背后的意义忽然变得明朗,什么事物都变得有意义,一切都变得意义深远,实在是太真实了。

    恰克·帕拉尼克

    国籍:美国

    发布恰克·帕拉尼克的妙语

    简介:恰克·帕拉尼克(Chuck Palahniuk),1962年出生美国靠近沙漠地带小镇,身上流有俄罗斯和法国裔的血液,知名编辑。 恰克·帕拉尼克(Charles Michael "Chuck" Palahniuk,1962年2月21日-)是一位美国越界小说家和自由记者。他以1996年发表的小说《搏击俱乐部》最为闻名,这部小说获得了各种奖项,并在后来被美国导演大卫·芬奇拍成电影。他...详细

    恰克·帕拉尼克的作品:《摇篮曲》《幸存者》《肠子》《隐形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