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

维特根斯坦

国籍:英国

喜欢3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香港及台湾译作维根斯坦)出生于奥地利,后入英国籍。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语言哲学的奠基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于1889年4月26日出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父亲卡尔·维特根斯坦是欧洲钢铁工业巨头,母亲莱奥波迪内,哈耶克外祖父之姑表妹,是银行家的女儿。路德维希在八个子女中排行最小,有着四分之三的犹太血统,于纳粹吞并奥地利后转入英国籍。

维特根斯坦自幼跟随兄姊在家里接受教育,然而家庭教育的结果却无法使其达到正规高中的接纳标准。直到1903年在通过入学考试后前往林茨的一所以技术著称的中学学习,与阿道夫·希特勒是同学,不过尚未有确凿的证据表明这两位重要人物有过任何深入的交往。

和一些伟大人物一样,维特根斯坦在中学的成绩并不好,大都处于中下水平,在度过了三年的不愉快后,更带着高考的落败离开了这里。少年路德维希爱好机械与技术,十岁时就制出过一台简单实用的缝纫机。其最初的志向在于物理学,曾经渴望师从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兹曼,然而,后者于1906年自杀,使得维特根斯坦的希望毁于一旦。随后维特根斯坦又立志成为一名工程师。

维特根斯坦具有极为深厚的文化素养,对人类生存本质有着深刻的感知。早年维特根斯坦家族有着浓厚的艺术文化氛围,父亲卡尔·维特根斯坦是长期的艺术捐助商,勃拉姆斯、马勒等是这个被音乐充满的家庭里的常客。维特根斯坦家族成员中音乐天赋不算突出的路德维希其单簧管演奏也很有造诣,同样,被认为是有书面表达障碍的维特根斯坦的文笔却也十分精湛。

维特根斯坦简介纠错或补充

  • “心灵似乎能够赋予词以意义。”——这不就好像我说“苯中的碳原子似乎处于六角形的各个角上”吗?然而,这并不是某种似乎如此的东西;它是一幅图画。我们的语言最初描述的是一幅图画。这幅图画有什么用处,怎样使用它,这仍然是不清楚的。然而,清楚的是,如果我们想理解我们的话语的意思,那就必须研究这幅图画。不过,这幅图画似乎为我们免除了这项工作:它已经指出一种特定的用法。它就是这样以此愚弄我们的。
  • 划一条不鲜明的界线,那其实就是根本没划出界限。人们在这里想的大概是: 我说 “我把这个人锁在了屋子里——只有一扇门还敞开着”。那我等于根本没有把它锁起来。
  • 语言中的单词是对对象的命名——语句就是这些名称的组合。——在语言的这一图画中,我们找到了下面这种观念的根源:每个同都有一个意义。这一意义与该词相关联。同所代表的乃是对象。
  • 高等动物的进化和人的进化以及处于某个特殊层次上的意识的觉醒。这幅图画大致是这样:尽管到处都充满以太的振动,世界仍然是黑暗的。但有一天,人类睁开了那双张望着的眼睛,世界就变得明亮起来。
  • 在使用语言的实践中,一方喊出这些词,另一方则根据这些词而行动。在教导这种语言时将发生下面这一过程:学习者给出对象的名字,也就是说,当教师指着这块石料时他便说出这个词。——还有下面这种更简单的练习:学生跟着教师重复这些词——这两种过程都类似于语言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