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忍的态度是基于“我的信念不会错”的心理习惯。

—— 胡适容忍与自由

为你写诗 发布于: 2015-12-30
  • 暂无评论
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有时候我们孤独地维持着自己的悲观,并不是因为乐观不好,只是因为我们不能相信未曾出现的假象。
  • 在古老的伊甸园中,亚当和夏娃因为偷吃了禁果,他们有了性爱,从此人类有了罪。由此可知,上帝是一个禁欲主义者。他不允许别人干他不喜欢的事,因此他又是一个独裁主义者。我不相信这个世界有上帝的存在。
  • 言论自由的关键是什么呢?我想,关键就在于它的“内容中性”原则,就是要把“真理”二字坚决地摈弃在言论自由的大门之外。只要让“真理”二字一不小心从门缝里溜进来,言论自由就完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呼吁和宣扬言论自由的人们是很容易上“真理”的当的。他们或是明确认为,或是在潜意识中,总是觉得言论自由是走向“真理”的一条“阳光大道”,觉得言论自由只是让真理“越辩越明”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概念的指导下,一旦走到自己感觉已经“真理到手”的这一步,言论自由被抛弃就成了十分顺理成章的事儿。
  • 他知道,只需要一个混蛋,一把火,就能把所有东西毁掉。 为什么不是别人?为什么不是今晚那些人?为什么不是那些像鸟儿一样自在地度过一生的人?为什么偏偏会是伊迪丝?
  • Make Amrica great again!
  • 女人都期望成为男人的唯一和最爱,事实上,在男人的世界里,一生中最不能忘记的女人,不是他最爱的女人,也不是他最恨的女人,更不是他抛弃的女人,而是他最对不起的女人。
  • 胡适

    年代:近现代

    国籍:中国

    发布胡适的妙语

    简介:胡适(1891—1962),汉族,徽州绩溪人。原名嗣穈,昵称穈儿,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1919年被选为“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委员,同年接办《每...详细

    胡适的作品:《人生有何意义》《四十自述》《我们能做什么》《中国哲学史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