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那时候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见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
  • 当一个男人的外貌和他父亲变得相似时,他就开始衰老了。
  • 知识这个东西,其实就像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从萌动,到发育,到成长。有童年时代,有青春发育的时候,也有成熟期。也会生病和衰老。这里卖弄有很多的故事有很多了不起的人付出思想最精粹的部分,付出心血,甚至感情。 他的眼睛在发亮。我相信,那个时候的小叔,用他自己这个人,让很多懵懂的少年人明白了,修养这个东西就像血管一样,可以盘根错节地生长在一个人的血肉之躯的最深处,不可分割。
  • 因为我们都如此轻易地走到了别人的光环和阴影的笼罩下,愚蠢地聒噪,还坚信这就是自己的优点和价值所在。而我淡然地坚持以苍白的语言尽我所能刻画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敌对,以及内心深处库存已久的冷漠与希望,决绝与妥协。真实真实再真实。青春,我可爱的青春。 我们都对了还是错了,我们都爱了但是忘了。走的时候你哭了还是怎了,我只是疼了但还是笑了。我想引用一句被说过很多次的话,我生命中的温暖就这么多,全部给了你,叫我以后怎么再对别人微笑。
  • 到任何一个偏僻的国度,每闻音乐,尤其是童年时代就谙熟的音乐,便似迷航的风雨之夜,蓦然靠着了故乡的埠岸,有人在雨丝风片中等着我回家。公寓的地下室中有个打杂的美国老汉,多次听到他在吹口哨,全是海顿爸爸,莫扎特小子,没有一点山姆大叔的味儿,我也吹了,他走上来听,他奇怪中国人的口哨竟也是纯纯粹粹的维也纳学派,这里面似乎有件什么超乎音乐的亟待说明的重大悬案。
  • 我已经算是不期然而然自拔于恩怨之上了,明白在情爱的范畴中是绝无韬略可施的,为王,为奴,都是虚空,都是捕风。明谋暗算来的幸福,都是污泥浊水,不入杯盏,日光之下皆覆辙,月光之下皆旧梦。
  • 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

    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今天也还相信。

    那么,有没有什么,是我二十岁前不相信,现在却信了呢?

    相信与不相信之前,令人沉吟。

    龙应台

    年代:近现代

    国籍:中国

    发布龙应台的妙语

    简介:龙应台(1952年2月13日-),女,台湾高雄人,祖籍湖南衡山县,作家、社会评论家、思想家。曾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及梅西大学外文系、任台湾中央大学外文系副教授、台北市文化局长等。龙应台多次在不同场合指出“民主制度”的优点,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与争议。 父亲龙槐生为国民党军官,母亲应美君,浙江淳安人。因父亲姓龙,母亲姓应,生于台湾,得名龙应台。 龙应台1952年生于台湾,自小在台湾苗栗苑里长大,197...详细

    龙应台的作品:《龙应台的香港笔记》《女子与小人》《我的不安》《这个动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