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难道虚伪不是大奸大恶 兄弟一场从来不分你我
  • 又不是声色犬马之时 又不是肝胆相照之人 又不是失意人执手喝闷酒 又不是多情自古伤别离
  •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就是说,男人无论挑了哪一个,日久都不会珍惜了,反而会只念及未挑的那一个的好。
  • 欢喜到了极处,又有一种凶旷的的悲哀。
  • 你的问题是你总是太投入了,热爱就会夸张,感情就会变形,就没办法真实地认识事物。
  • 我写这篇随笔,用意是很清楚的。 第一,我希望年轻人多积累一点生活知识。古人说诗的作用: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还可以多识于草木虫鱼之名。这最后一点似乎和前面几点不能相提并论,其实这是很重要的。草木虫鱼,多是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草木虫鱼有兴趣,说明对人也有广泛的兴趣。 第二,我劝大家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尝尝,不管是古代的还是异地的食物,比如葵和薤,都吃一点。一个一年到头吃大白菜的人是没有口福的。许多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的蔬菜,比如菠菜和莴笋,其实原来都是外国菜。西红柿、洋葱,几十年前中国还没有,很多人吃不惯,现在不是都很爱吃了么?许多东西,乍一吃,吃不惯,吃吃,就吃出味儿来了。
  • “你们俩破镜重圆的事儿商量的怎么样了?”

    “我们俩一直破罐子破摔着呢……”

    石康

    年代:近现代

    国籍:中国

    发布石康的妙语

    简介:北京人,生于1968年。编剧,作家。小学到高中都在北京,大学在联大航天工程学院电子系读计算机软件专业,研究生在哈工大管理学院读技术经济专业,毕业后编程一年,93年写作至今。 和大多数文学青年一样,石康从小学就开始写诗。因为看书早,所以总爱摹仿,看本诗集就写首诗,看本小说就写篇小说。到了中学,他在学校负责出板报,就开始把自己写的东西出到板报上。学校课外活动枯燥,同学们自发成立文学社,石康也积极参与,...详细

    石康的作品:《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