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只有当我们愿意承受打击时,我们才能有希望成为自己的主人。虚假的冷静植根于内心的愚钝,绝不是值得羡慕的,它只会使我们变得虚弱而不堪一击。
  • 叨上天之眷顾,不仅苟活于今世,还经常被时代遗忘,得以悠然俯仰于天地间,享受前人常有的出神或驰想的光阴。如今世人不复有此闲情逸致,时间似乎相当宝贵,虚度光阴被视为恶习,我所描述的生活现状,专家们称之为“内缩倾向”,是规避自己生命责任,耽溺于个人遐想的懦夫行径……
  • 如果你发现了一个你明了的局势、其中各种关系你都一清二楚、那你就行动、不管这种行动是符合常规、还是反常的、也不管别人赞成还是反动。
  • 星星真美,因为有一朵看不见的花。
  • 所有对“个人主义”和“象牙塔”的攻击,所有信誓旦旦的诸如“只有在跟集体融为一体的时候才会有真正的个性”之类的陈腐谰言,都不能越过这样一个事实,即被收买的头脑,必定是个被糟践的头脑。如果没有自发性,文学创作就是不可能的,就连语言本身也会跟现在的完全不同。
  •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把自己当作尺度去衡量万物,寻求万物的意义。可是,当他寻找自身的意义时,用什么作尺度呢?仍然用人吗?尺度与对象同一,无法衡量。用人之外的事物吗?人又岂肯屈从他物,这本身就贬低了人的存在的意义。意义的寻求使人陷入二律背反。
  • 人类文明可能在一部分人中间先创造出来,它有能力超越自身利益的局限,有了抽象的人道、人权的思维,而且,还设计“制度”保障这样的权益。

    林达

    国籍:美国

    发布林达的妙语

    简介:林达,是一对美籍华人作家夫妇合用的笔名。另有“丁林”、“Dinglin2”等笔(网)名。夫为丁鸿富,妻为李晓琳。他们都于1952年出生在上海,1978年进入大学。曾在黑龙江省插队。1991年移居美国。 林达的书,在中国大陆风靡一时,被誉为是介绍美国最好的作者之一。同时,林达在《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南方周末》等报刊开设专栏,不仅有时事评论,还有散文和特稿。林达的文字朴实自然,富有洞见,写作...详细

    林达的作品:《历史在你我身边》《像自由一样美丽》《我也有一个梦想》《如彗星划过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