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您二位有20多年没在一块唱了吧? ——额……这……额,二十一年了。 ——二十二年。 ——对,二十二年了。我们哥俩也有十年没见面了。 ——十一年。 ——额,是,是十一年,是。 ——都是“四人帮”闹的,明白。 ——可不?都是”四人帮“闹的。 ——现在好了。 ——可不?现在好了……是,是……
  • 宁为随世之庸愚,勿为欺世之豪杰。
  • 经验告诉我,这种你看得懂却丝毫吸收不了的绝缘现象,通常代表某一本书“暂时”并不符合你的需求,你跟它想的、关心的事彻彻底底不一样不相干。在此一层意义之上,阅读是很生物性很本能性的,就跟你体内缺什么营养会不自觉想摄取什么样的食物一般,就跟养猫养狗的人晓得它们会自己跑野地找某种草吃一般,这不过度延伸不无限上纲的话,可以使相当准确的阅读判断。
  • 我隐隐地感觉到这里面一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那年瑶池初见,她穿得破破烂烂,仰着脏兮兮的一张小脸,乞求的眼神望着他。 ——你可不可以收我做徒弟? 那日绝情殿上,漫飞雪,她赤着脚在雪中奔跑,脸上画了一只大乌龟。 那夜江中泛舟,她酒醉不醒,梦中时颦眉时甜笑,始终喃喃的叫着师父…… 她爱笑,爱说话,爱做鬼脸,爱扯着他的衣角小声的撒娇,做错事了就睁着大眼可怜巴巴的看着他。 那么多年,她始终是孩子的脸。纯真的无暇的,像晨雾中灿烂的夕颜花;素净的可爱的,像山坡上小小的蒲公英。 可是如今,那张曾永远定格,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脸上,再也看不到她甜美的微笑,只有满目疮痍的疤和凹凸不平。 消魂钉,断念剑,绝情水,她竟是那样,被无情的逐到蛮荒去的。
  • 为什么要反对调和呢?因为评判的态度只认得一个是与不是,一个好与不好,一个适与不适,不认得什么古今中外的调和。调和是社会的一种天然趋势。人类社会有一种守旧的惰性,少数人只管趋向极端的革新,大多数人至多只能跟你走半程路。这就是调和。调和是人类懒病的天然趋势,用不著我们来提倡。我们走了一百里路,大多数人也许勉强走三四十里。我们若先讲调和,只走五十里,就一步都不走了。所以革新家的责任只是认定“是”的一个方向走去,滴回头讲调和。社会上自然有无数懒人丑夫出来调和。
  • 失恋久了,大概就像是你把一件套头毛衣前后穿反了,你总会隐隐觉得不自在,觉得脖子勒得慌,而这种难受微不足道,但你就是没办法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