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差异,我们如果想到希腊人认为雕像必须代表一个“理念”(引申之下,即代表宁穆的静观),音乐则撩拨激情,即不难理解。

阿波罗与戴奥尼索斯的对立,另外一面是“远/近”。希腊和西方艺术有别于某些东方做法,大体喜欢与作品保持一些距离,不与作品直接接触:对照之下,日本的雕刻意在引人触摸,西藏的沙子曼茶罗需要人与之互动。古希腊人认为,表现美的是视与听,而非触、味、嗅,视觉与听觉使对象与观者之间能保持距离。不过,能够听的形式,例如音乐,又因其在聆听者心中唤起的反应,而惹嫌疑。音乐的节奏影射事物常变不居的流动,了无分界,徒滋不谐。

—— 翁贝托·埃科美的历史

天空泪 发布于: 2016-06-25
  • 暂无评论
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莫名其妙地就想起她,第一次见到她,也是这样的白光一闪,然后就看到一个女孩举着相机笑眯眯地看着他。 她一开始被他瞪得有点心虚,但立刻理直气壮起来,恶人先告状地说:“喂,我好好的拍风景,你为什么突然冒出来?” “你不是要拍风景吗?我把它还给你。” “你还没有告诉我名字,系别啊。”她无辜地说。 “你不告诉我我怎么把照片给你呢?” “那我只好洗出来以后到处去问啦。” “虽然全校有好几万人,可是有志者,事竟成,我一个个的去问,总会问到的。” 以琛咬牙切齿:“何以琛,国际法二年级。”说完转身离开,走老远还能听到她的笑声。
  • Imperfection is beauty, madness is genius and it's better to be absolutely ridiculous than absolutely boring. 不完美是一种美,疯狂是一种天分,不靠谱总好过无聊至极。
  • 这辈子,他拖着散漫的步子,忠于自己的内心,从一个目标走向另一个目标,从一张床走向另一张床,从一段激情走向另一段激情。总是碰壁,到处受伤,时常玩世不恭,但更多的是义无反顾,像一只老海鸥,围绕着永远的船帆,孜孜不倦的拍打翅膀,从未厌倦追逐。
  • 我情愿把这城市当成无人的旷野,那一夜,我爬上大厦广场的花台,你一把攫住,将我驼在肩上,哼着歌儿,凛凛然走过两条街;被击溃之后如果有内伤,那内伤也带着目中无人的酣畅。有一日,深夜作别,我内心击打着滔滔逝水的悲切,不忍责忍你什么,只想一个人把漫漫长夜走完,你说起风了,脱下外衣披我,押我上车,在站牌旁频频向我挥手,然后孤独地走向你候车的街口。那一刹,我又剑拔弩张,想狠狠刺大化的心脏,遂在下一站下车,拼命地跑,越过城市将灭的灯色,汗水淋漓地回到你的背后,你多么单薄,掏烟、点火,长长地向夜空喷雾,像一名手无寸铁的人!我倏地蒙住你的眼睛,重重地咬你的耳朵:“不许动!”你回头,看我,错愕的神情转化成放纵的狂笑,我胜利了我说。
  • 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 我不知道离别的滋味是这样凄凉,我不知道说声再见要这么坚强。
  • 翁贝托·埃科

    国籍:意大利

    发布翁贝托·埃科的妙语

    简介:翁贝托·埃科(安伯托·艾柯 Umberto Eco,1932- ),1932年生于意大利,他身兼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美学家等多种身份,更是全球最知名的记号语言学权威。他的学术研究范围广泛,从圣多玛斯·阿奎纳到詹姆斯·乔伊思乃至于超人,知识极为渊博。个人藏书超过三万册,已发表过十余本重要的学术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读者的角色──记号语言学的探讨》这部专著。 艾柯诞生于意大利西北部皮埃蒙蒂...详细

    翁贝托·埃科的作品:《美的历史》《丑的历史》《波多里诺》《密涅瓦火柴盒》